来源:
GK 大鼠是 1973 年在日本仙台由 Goto 及 Kakizaki 等人通过选择糖耐量处于上限的 Wistar 大鼠近交繁育重复数代而来,是研究最多的II型糖尿病(T2D)大鼠模型。他们选择了211只正常Wistar大鼠,对他们进行OGTT 检测,将 OGTT 中 5 个时间点的血糖总和作为筛选指标,把 211只大鼠中血糖总和处于上限水平的大鼠筛选出来尽行近交繁育,产生 F1 代大鼠。在对 F1 代大鼠进行 OGTT 检测,把其中血糖总和处于上限水平的大鼠筛选出来尽行近交繁育,产生 F2 代大鼠。依此类推,他们发现,到 F13 代的时候出现糖耐量受损,F30 代时存在稳定的糖尿病。
特征:
自发II型糖尿病 GK 大鼠与人类非肥胖型 II 型糖尿病进展极为相似。
GK大鼠新生期血糖水平正常,出生后3周内不表现高血糖症,成年期发展为显性糖尿病。
其主要特点为胰岛素分泌受损、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、空腹血糖轻度增高、进食后明显高血糖、肝糖原生成增多、高胰岛素血症、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受损,不伴酮症、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胰岛素抵抗等特点。
雄性大约在 14-16 周龄时出现 II 型糖尿病,即出现了血糖升高、心率降低、心肌萎缩等症状,与人类 II 型糖尿病心脏病进展极为相似,并有显著的心肌肥大、间质纤维增生和持续的心肌细胞凋亡。
GK大鼠较同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大鼠低 10%~30%。
用途:
GK大鼠是非胰岛素依赖型、非肥胖自发性、II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,用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。
在糖尿病症发作后,快速出现高血糖、胰岛素分泌减弱等,后期并发视网膜病、微血管病、神经病、肾 病。和其它啮齿类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相反, GK 大鼠是非肥胖的。